增量资源的相关概念
1
下面哪一项是最优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标准?(D)
A、政府收入最大化
B、企业收入最大化
C、个人收入最大化
D、国民收入最大化
2
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比如京九铁路)的目标不包括(C)。
A、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B、形成沿线的经济增长极
C、为铁路部门谋取最大利润
D、带动当地投资和就业
3
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划分,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包括国民收入在哪些部门的分配比例?(ABD)
A、政府
B、家庭
C、社会团体
D、企业
4
在既定的国民收入下,增量资源在国民部门间分配的比例会随着国民收入的支出结构在不同承担主体间发生的变动而改变。(√)
5
在中国,政府控制的国民收入份额总体呈下降趋势。(√)
影响增量、存量资源的因素
1
政府主导航天领域的原因不包括(D)。
A、外部效应大投资回收期长
B、需要综合技术力量
C、具有军事和战略意义
D、排除私人竞争取得垄断地位
2
(D)是我国京九铁路修建时经过经济欠发达地区最先得利的产业。(D)
A、钢铁业
B、餐饮业
C、建筑业
D、旅游业
3
国有资本应控制较多的领域不包括(C)。
A、基础设施
B、基础工业
C、服务业
D、航空航天
4
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国有制经济具有完全的比较优势,但弊端也是存在的。(√)
5
国有资本的扩张和收缩是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都经历了的阶段。(√)
如何使增量、存量资源均衡
1
哪一个国家是唯一没有按教科书进行改革的国家?(D)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中国
2
()是国家通过国有资本的退出或进入来进行调节的实质。(C)
A、最求就业最大化
B、追求税收最大化
C、寻求均衡点
D、追求经济增长速率最大化
3
当前经济条件下,(C)是国有经济应该采取的措施。
A、全面退出
B、继续扩张
C、有选择退出
D、维持现状
4
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中国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
5
增量、存量资源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没有直接关系。(×)
制度的创新对经济的影响
1
(D)是诺斯对人们要遵循的行为规范的分类。
A、刑法制度,守法程序,伦理道德规范
B、宪法制度,刑法程序,伦理道德规范
C、宪法制度,守法程序,治安条例
D、宪法制度,守法程序,伦理道德规范
2
(A)是指狭义的制度。
A、法律
B、习俗
C、文化
D、道德
3
下面不属于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创新过程的阶段的是(C)。
A、公有制为主,非公有制为补充
B、公有制为主,非公有制为重要组成部分
C、非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D、保护合法的私人财产制度
4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构,使民间控制的收入或者资源增加,会引起以下哪种变化?(BCD)
A、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B、社会消费水平提高
C、民间储蓄和投资增加
D、非国有制经济发展加速
5
国家的性质和社会性质体现在宪法制度上。(√)
制度的创新及其实现形式的创新
1
(D)是在分工协作发达的条件下社会化程度提高的情况下的主要组织形式。
A、家庭
B、个人
C、协会
D、企业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结果不包括(C)。
A、允许了非公有制发展
B、焕发了农村经济活力
C、改变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D、与农村经济实际情况相适应
3
(C)决定了正确的所有制形式。
A、劳动者的素质
B、不同部门和领域生产技术的特点
C、生产社会化的水平
D、生产力发展水平
4
中国体制和制度转变中的一大创新是把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从对立变为统一。(√)
5
生产的社会化是公有化范围的唯一决定因素。(×)
影响公有制经济改革的因素
1
不属于公有制的合适范围应遵循的原则的是(D)。
A、根据历史和现实情况有选择退出
B、适当范围外的间接占用
C、适当范围内的直接占有
D、应该从所有行业全部退出
2
(D)是知识分子适合从事的领域。
A、农业
B、工厂车间
C、军事
D、科学研究
3
一个不发达的社会想要扩大有效占有的范围要以(D)为代价。
A、提高成本
B、工人失业
C、降低利润
D、损失效率
4
(C)是我们占有主体的一个很大限制的来源。
A、国家体制限制
B、经济总量限制
C、旧社会分工的限制
D、执政党局限性
5
中国的公有制经济的改革不能局限于目前的公有制形式,需要进行多样化的探索和改革。(√)
6
范围和形式是中国的公有制经济体制改革的两个层面。(√)
强制性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结合
1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自上而下的制度创新行为?(D)
A、动员
B、号召
C、示范
D、强制
2
(C)是束缚我国改革的因素。
A、原有制度和体制的限制
B、人们观念的局限
C、以上都是
D、意识形态局限
3
在我国,对国有企业的公有制占有采用了多层次的授权形式,这些层次包括(ABD)。
A、全国人大授权国资委对国有资源实行所有权管理
B、国资委授权控股公司对国有资产实现所有权
C、国务院对国有资产实行行政管理
D、控股公司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所有
4
制度变迁在出现制度非均衡时存在盈利机会。(√)
5
改革初期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由自下而上发起的。(√)
强制性与诱致性制度的优缺点
1
对不采取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个别农村我们应当怎么做?(A)
A、允许因地制宜
B、取缔并处罚
C、强制推行责任制
D、进行私有化
2
(A)是中国改革最重要的源泉。
A、民间智慧的迸发
B、领导人的睿智
C、现有实例
D、国际援助
3
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典型代表是(C)。
A、河南南街村
B、江苏华西村
C、河南刘庄村
D、河南滑县
4
诱致性制度变迁比强制性制度变迁有优势。(√)
5
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是土地的掠夺性使用的原因。(×)
中国改革创新的非均衡性
1
(A)是改革在农村得以突破的原因。
A、农村受传统体制影响小
B、农村土地多
C、农村人口多
D、农村信息闭塞
2
不属于我国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寻求的突破策略的是(C)。
A、找薄弱环节
B、找阻力小的环节
C、从核心突破
D、找收益大的环节
3
(C)是向市场转型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A、保证共产党专政
B、保证经济高速增长
C、如何实现发展、改革、稳定、统一
D、保证国家权利集中
4
对改革出现一些矛盾需要采取一定措施解决。(√)
5
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政治体制的改革。(×)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政治变革
1
我国改革没有对(D)进行大规模调整。
A、行政性分权
B、经济性分权
C、财政分权
D、政治性分权
2
关于中国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说法,下面不恰当的一项是(B)。
A、经济性改革和行政性改革强化了地方政府的独立性
B、经济改革活跃了政治气氛,为政治性改革创造了条件
C、中国经济改革为民主化政治创造条件
D、经济改革形成多个利益主体、利益集团相互制约的条件,进一步形成政治竞争。
3
(C)是中国经济改革中进行的经济性分权的涵义。
A、政党与选民之间的权利划分
B、政党之间分权
C、经济决策权的重新划分
D、强化地方政府的作用
4
经济性分权和行政性分权与政治性分权之间是有联系的。(√)
5
经济行分权、行政性分权和政治性分权改革是中国的体制改革的内容。(×)
中国的正式与非正式制度
1
承认(B)是市场经济的前提。
A、生产规模化
B、平等自由
C、商业利益
D、道德伦理
2
(A)是中国社会中通行的比其他国家严重的问题。
A、人情关系
B、经济倒退
C、自然灾害
D、经济膨胀
3
非正式制度的特点不包括(ABC)。
A、变化快
B、具备可移植性
C、可借鉴性
D、稳定性
4
正式制度的效果被抵消是因为非正式制度变革容易落后于正式制度。(√)
5
相比非正式制度而言,正式制度具有更高的可移植性。(√)
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
1
下面不属于传统体制下的收入分配的特点的是(B)。
A、地区也存在等级差别
B、平均主义分配
C、带有浓厚的身份制和等级制色彩
D、不同的身份与制度安排相联系
2
传统收入分配的范畴不包括(A)。
A、绩效制
B、八级工资制
C、工分制
D、级别制
3
(C)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和养殖业采取的分配方法。
A、工资制
B、平均分配
C、工分制
D、分成制
4
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没有实现人人平等。(√)
5
传统收入分配体制实行的完全平均主义分配原则是陈教授的观点。(×)
影响收入分配的身份制
1
比较容易出现产业性歧视问题的行业是(D)。
A、服务业
B、高新科技产业
C、工业
D、农林业
2
哪一项不是由于我们对传统分配体制的问题认识不足导致的问题?(C)
A、农民工待遇不公平
B、身份制和等级制不受重视
C、平均主义
D、存在产业性的歧视
3
(C)是由对农业的歧视导致的。
A、人才不能流入农业
B、农业生产条件不能改善
C、以上都是
D、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4
我们的改革一直没有触动问题核心是因为对等级和身份制的认识不够。(√)
5
农民进入到城市从事其他行业不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身份限制。(√)
收入分配的标准和方式
1
(B)是保证各部分之间在生产条件的均衡分配的条件。
A、制度无壁垒
B、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性
C、生产成品最低化
D、政策无分割
2
以下哪一项是关于收入分配中生产条件在不同成员和领域间的分配的错误描述?(D)
A、生产条件的拥有者以生产条件所有者的身份参与分配。
B、收入分配与各部门之间生产条件分配的均衡关系有联系,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要求资本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均衡分配。
C、市场化的收入分配方式与生产条件不能够脱离,收入分配方式根据生产条件的多少来判断。
D、生产条件的分配影响收入分配,这个过程并不要求资本在市场上充分流动。
3
生产条件包括以下哪种内容?(ABC)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劳动方式
4
体力劳动者不应该比脑力劳动者收入低。(√)
5
等量资本不一定会取得等量利润。(×)
收入分配过程的分析
1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劳动性收入是(B)。
A、支付工人的工资
B、支付劳动力的价格
C、收益
D、剩余价值
2
(A)是借助于市场机制进行的收入分配的收入分配过程。
A、微观收入分配过程
B、初次分配过程
C、再次分配过程
D、多重分配过程
3
(A)是劳动性收入在我国总收入中占份额减少的原因。
A、劳动者没有获得作为要素所有者的分配份额
B、劳动者不在乎自己收入
C、劳动效率提高慢
D、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
4
不是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能够通过市场来进行。(√)
5
任何人或者任何集团都不能凭借对客观生产条件的占有而占有他人的劳动是马克思的观点。(√)
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及调节方式
1
(B)是政府在收入的过程中调节各部门的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
A、社保
B、税收
C、公共产品
D、投资
2
收入分配和(A)是政府收入分配调节所要考虑的因素。
A、效率
B、法律规定
C、人道
D、舆论导向
3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影响包括(BCD)。
A、居民工资提高
B、生产条件改善
C、就业机会增加
D、居民生活水平改善
4
收入调节是政府的收入过程和整个的支出过程的作用。(√)
5
教育的产业化不一定会提高教育水平。(×)
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及效率问题
1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资本主义公平观的内容?(B)
A、机会均等
B、收入均等
C、消除特权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
西方衡量公平的依据是(D)。
A、奥肯系数
B、经济增长率
C、熵增关系
D、基尼系数
3
下面不属于资产阶级意义上的公平的是(C)。
A、消灭阶级特权
B、权力平等
C、收入平均
D、机会均等
4
公平的理解不具有唯一的标准。(√)
5
效率目标一定会和平均主义的公平观产生冲突。(√)
收入差别的影响因素
1
无产阶级的公平不仅要消灭阶级特权而且要消灭()。B
- A、收入分配差别
- B、阶级差别
- C、制度差别
- D、经济发展差别
2
由什么差别带来的收入差别是符合公平原则的?()B
- A、政策
- B、劳动
- C、经济制度
- D、身份
3
要保证收入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均衡分配的前提条件是()。A
- A、生产要素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自由流动
- B、生产力相同
- C、生产条件无差别
- D、生产资料无差别
4
物产阶级主张的公有制是绝对公平的。()×
5
共产主义在第一阶段上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6
政府的收入分配的调节并非仅仅是基于其收入分配还基于度舆论导向的考虑。√
下方是付费阅读内容:本平台商品均为虚拟商品,不支持退换货,请在购买前确认您需要购买的资料准确无误后再购买,望知悉!
完整答案需点击上方按钮支付5元购买,所有答案均为章节测试答案,无期末答案。购买后上方矩形框将出现已付费的隐藏内容。
多数尔雅课程的期末考试题目是从平时的课后题目随机抽取的,可以打开购买的章节测试答案,快速查找。
点击这里,了解详情!
点关注,不迷路,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阿布查查 随时查看答案,网课轻松过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建议在浏览器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电脑浏览器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1.按键盘的ctrl键+D键,收藏本页面
2.下次如何查看收藏的网页?
点击浏览器右上角-【工具】或者【收藏夹】查看收藏的网页
手机浏览器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一、百度APP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1.点击底部五角星收藏本网页
2.下次如何查看收藏的网页?
点击右上角【┇】-再点击【收藏中心】查看
二、其他手机浏览器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1.点击【设置】-【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2.下次如何查看收藏的网页?
点击【设置】-【书签/历史】查看收藏的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