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精神2018超星尔雅学习通答案 e2247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一)

1

杨叔子在华中科技大学针对理工科学生倡导(D)教育。

A 科学技术

B 工程动手

C 社会实践

D 文化素质

2

保护滇池生态环境的张正祥是一位(A)。

A 农民

B 大学生

C 退休干部

D 环保学家

3

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高奖项授予了(C)。

A 卓琳

B 宋文骢

C 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

D 全体中国人

4

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获得表彰的都是中国人。(×)

5

“民族”一词是由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知识分子创造的。(√)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二)

1

区分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关键是(B)。

A 群体的外貌特征

B 民族文化

C 所处的地理位置

D 群体的生活习性

2

根据《论法的精神》,爱斯基摩人性格与东南亚人性格不同,主要是受到(C)的支配。

A 先例

B 宗教

C 气候

D 法律

3

任何人类创造的文化都归属于某一个民族。(√)

4

下面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体现?(D)

A 共同的思想品格

B 共同的价值取向

C 共同的道德规范

D 共同的语言特点

5

赫尔德认为,民族的宗教 政体甚至民族的科学 艺术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标记。(×)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三)

1

授课老师总结的理性化是以宣传(C)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革命。

A 现代文明

B 现代科技

C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D 理性哲学

2

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二十一世纪是(D)的世纪。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中国

3

“9·11”事件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冲突。(√)

4

授课老师认为现代化的历史始于英国工业革命。(×)

5

“文化围城”的概念是由(B)提出来的。

A 姚新忠

B 欧阳康

C 余纪元

D 钱钟书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四)

1

西方现代化过程中思想的解放引发了工业革命。(√)

2

(C)与()构成了西方社会的文明体系。

A 民主 自由

B 权利 法治

C 民主 法治

D 契约 民主

3

从现代化的角度看,郑和比哥伦布航海的时间早,意义也更大。(×)

4

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会带来(),市场化会带来(D)。

A 模式化 规范化

B 思想的片面 对金钱的崇拜

C 单一化 模式化

D 单一化 世俗化

5

欧洲宗教改革后的变化不包括(A)。

A 人们更多地去教堂做礼拜

B 神性更多地走向人性

C 宗教更多地走向社会

D 钱更多地投入社会生产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五)

1

下列哪项不是民主化过度发展带来的后果?(B)

A 极端个人主义

B 对公共服务的依赖

C 现代社会的分离

D 社会凝聚力下降

2

学者普遍认为,全球化的真正前提是(C)。

A 空间差异的消除

B 时间差异的消除

C 信息的全球化

D 资本的全球化

3

美国参议两会议员联合签名要求人民币升值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4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正视中国的影响。(√)

5

东欧事变后,世界进入“一超多强”的格局,从经济上讲,“多强”通常是指(A)。

A 美国 欧盟 日本

B 美国 俄罗斯

C 俄罗斯 日本 中国

D 欧盟 俄罗斯 日本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六)

1

世界上第一个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都出现在中国。(√)

2

亨廷顿预测二十一世纪基督教文明 伊斯兰文明 儒家文明将会扮演重要角色。(√)

3

亨廷顿认为,二十世纪前半叶和后半叶世界的冲突分别是()和(D)的冲突。

A 政治 经济

B 意识形态 经济

C 政治 文明

D 意识形态 文明

4

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概括,其核心是(B)。

A 团结统一

B 爱国主义

C 爱好和平

D 勤劳勇敢

5

西方人把(C)翻译成“黄金律”。

A 儒家文化

B 天人合一

C 中庸

D 贵和尚中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七)

1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B)的名言。

A 范仲淹

B 孟子

C 孔子

D 顾炎武

2

叔孙豹的“三不朽说”指太上有(),其次有(),其次有(D)。

A 立功 立德 立言

B 立德 立言 立功

C 立功 立言 立德

D 立德 立功 立言

3

1949年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了“爱祖国 爱人民 爱劳动 爱科学”的“四爱”精神。(×)

4

当今中华民族精神受到了全球化 市场化和多元化等的挑战。(√)

5

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期间,先进思想家引入了西方文明()和(C)的精神。

A 权利 民主

B 科学 权利

C 科学 民主

D 民主 共和

比较与融通:民族精神的比较研究(一)

1

中华民族需要自我奋起的时候,有必要借鉴先进文化的发展模式。(√)

2

全球化对各个民族的挑战体现在(D)。

A 挑战了民族存在的可能性

B 挑战了民族存在的合法性

C 挑战了民族的生死存亡性

D 以上都是

3

界定一个概念不是什么的时候,实际上是指它与其他物的区别。(×)

4

梁漱溟先生认为印度文化的精神特点是(B)。

A 向前求发展

B 反身向后要求

C 自我调和持中

D 善于借鉴其他民族经验

5

对民族精神进行比较研究的可能性中,(C)是基本前提。

A 价值预设

B 探寻比较的方法

C 知识的储备

D 超越比较研究的围城心态

比较与融通:民族精神的比较研究(二)

1

一个民族引领世界的周期随着它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延长。(×)

2

人类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从先到后的演变顺序是(D)。

A 民族人 群体人 个体人

B 群体人 民族人 个体人

C 个体人 民族人 群体人

D 个体人 群体人 民族人

3

德意志精神的重要代表人物不包括(C)。

A 黑格尔

B 马克思

C 孟德斯鸠

D 法拉克福学派

4

人类文明的四大源头不包括(A)。

A 古希腊文化

B 古巴比伦文化

C 古印度文化

D 古埃及文化

5

文化本质上就是人化。(√)

比较与融通:民族精神的比较研究(三)

1

崇尚国际贸易自由体现了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

2

美国终身制的大法官有(C)位。

A 7.0

B 8.0

C 9.0

D 11.0

3

不能体现美利坚民族精神的是(D)。

A 多数决定

B 优先占有

C 法律至上

D 反对纵欲

4

英国民族精神的保守主义体现在(A)。

A 实行君主制

B 殖民地遍布全球

C 空想社会主义的提出

D 与美国捆绑在一起在国际上发声

5

美国建立的现代文明新体系的显著表现是三权分立的政治体系。(√)

比较与融通:民族精神的比较研究(四)

1

在沙皇专制下,俄罗斯民众并不具备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地位。(×)

2

新俄罗斯精神下,仍然有人想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来指导国家发展。(√)

3

俄罗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民族精神是(D)。

A 新俄罗斯精神

B 讲释西方精神

C 苏联精神

D 沙皇俄国精神

4

(A)把俄罗斯从半农奴制国家引向了社会主义道路。

A 列宁

B 斯大林

C 赫鲁晓夫

D 戈尔巴乔夫

5

2008年的金融危机最先从(C)爆发。

A 拉丁美洲

B 非洲

C 美国

D 俄国

比较与融通:民族精神的比较研究(五)

1

瓦西里大教堂是(D)的大教堂。

A 伊斯兰教

B 天主教

C 基督教

D 东正教

2

1950年前后,(A)统治的德国区域结合起来形成西德。

A 英国 法国 美国

B 英国 法国 俄国

C 英国 美国 俄国

D 法国 美国 俄国

3

德国统一后,东德人工资上涨 出国自由,很多人不愿意回到东西德时期。(×)

4

二战后至德国统一期间,柏林在政治上属于(C)。

A 东德管辖

B 西德管辖

C 东西德共同管辖

D 中立

5

西德人相对东德人来说,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比较与融通:民族精神的比较研究(六)

1

德国总理勃兰特曾就世界大战写过认罪书。(×)

2

金日成认为,朝鲜共产党的基础是(C)。

A 工人 农民

B 无产阶级力量

C 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

D 工人 农民 武装力量

3

卡斯特罗思想是(D)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A 越南

B 东德

C 朝鲜

D 古巴

4

越南最早的历史是用(B)书写的。

A 法语

B 汉语

C 英语

D 越南语

5

朝鲜的经济体制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所有制共存。(√)

寻根与探源:中华民族精神的孕育生成(一)

1

中国近代最早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是孙中山。(×)

2

以下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主要特征?(C)

A 群体性

B 精神性

C 文化性

D 历史性

3

“华夏”的“华”代表的是一种(A)。

A 生产方式

B 生活方式

C 文化修养

D 地理方位

4

“习俗孝悌”中,“悌”指对兄弟长者的尊重。(×)

5

决定各民族之间差异的是(D)。

A 风俗习惯

B 人种特征

C 国籍

D 民族精神

寻根与探源:中华民族精神的孕育生成(二)

1

梁启超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进行了总体解释。(×)

2

1929年,(A)的发现表明了中国也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A 北京猿人

B 元谋人

C 长阳人

D 蓝田人

3

历史上对中国的不同称谓反映了其民族 国力 文化的影响。(√)

4

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华民族在人类学上的印记?(D)

A 铲形门齿

B 青斑

C 内眦褶

D 黑色瞳孔

5

费孝通认为,(C)之后,中华民族从自发的发展阶段过渡到了自发的民族实体发展阶段。

A 1911年

B 1894年

C 1840年

D 明朝

寻根与探源:中华民族精神的孕育生成(三)

1

人类文明只在自然条件最好的地方产生。(×)

2

民族精神生存发展机制的基础不包括(A)。

A 文化教育传承

B 自然地理环境

C 生产的方式

D 社会组织特征

3

《中国通史》对中国地理的介绍中,(D)构成了三大水系。

A 黄河 长江 淮河

B 黄河 长江 辽河

C 黄河 长江 海河

D 黄河 长江 珠江

4

喜马拉雅山的隆起是(C)向()挤压的结果。

A 印度板块 太平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印度板块

C 印度板块 亚洲板块

D 亚洲板块 印度板块

5

高层次的民族通过发展和交流消除了分歧与矛盾状态。(×)

寻根与探源:中华民族精神的孕育生成(四)

1

汤因比认为,没有环境的挑战,人就不能够创造文明,因此挑战越大,文明越辉煌。(×)

2

宗法社会是按照(A)组成的。

A 血缘关系

B 地缘关系

C 集体关系

D 法律规章

3

“德”对应的是古代的(D)。

A 自然科学

B 地理学

C 政治学

D 伦理学

4

中华民族是一个农业民族,其民族特征不包括(C)。

A 重实际而黜幻想

B 积极入世

C 尊卑有序

D 贵和持中

5

中华民族的实用主义态度造成了各种宗教的和谐发展。(√)

寻根与探源:中华民族精神的孕育生成(五)

1

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天子”?(C)

A 夏代

B 商代

C 西周

D 秦朝

2

中华文化的根基奠定在什么时代?(B)

A 夏商周时代

B 春秋战国时代

C 秦朝

D 元代

3

“兼爱”是(D)的观点。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4

“未知生,焉知死”体现了儒家正视现世 对人生采取的积极态度。(√)

5

“民为贵,君为轻”反映了孟子对民众的重视和对君主的轻视。(×)

4.1

1 中华民族精神的开拓时期是指()。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答案:B

2 秦朝的统治思想是()。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答案:C

3 “奉天承运”源自董仲舒“主权天授”的学说。()

答案:√

4 “唐宋转折论”的内容不包括()的转变。

A 社会结构

B 生产方式

C 文化特征

D 疆土面积

答案:D

5 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政治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的爆发。()

答案:×

4.2

1 唐代道家 儒家 佛家三教并存,其代表诗人分别是()。

A 杜甫 李白 王维

B 杜甫 王维 李白

C 王维 杜甫 李白

D 李白 杜甫 王维

答案:D

2 科举制度是()建立的。

A 秦朝

B 汉朝

C 隋朝

D 唐朝

答案:C

3 唐朝的()影响了日语字母的创立。

A 行书

B 草书

C 楷书

D 隶书

答案:A

4 唐朝文化的辉煌发展和便利的交通,吸引了大批日本留学生前往唐朝。()

答案:×

5 武则天称帝体现了唐代妇女地位的上升与自由开放的社会氛围。()

答案:√


下方是付费阅读内容:本平台商品均为虚拟商品,不支持退换货,请在购买前确认您需要购买的资料准确无误后再购买,望知悉!

暂无优惠



完整答案需点击上方按钮支付5元购买,所有答案均为章节测试答案,无期末答案。购买后上方矩形框将出现已付费的隐藏内容。



不知道怎么购买?点此查看购买教程!


多数尔雅课程的期末考试题目是从平时的课后题目随机抽取的,可以打开购买的章节测试答案,快速查找。
点击这里,了解详情!


点关注,不迷路,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阿布查查  随时查看答案,网课轻松过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建议在浏览器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电脑浏览器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1.按键盘的ctrl键+D键,收藏本页面

2.下次如何查看收藏的网页?

点击浏览器右上角-【工具】或者【收藏夹】查看收藏的网页


手机浏览器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一、百度APP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1.点击底部五角星收藏本网页

2.下次如何查看收藏的网页?

点击右上角【┇】-再点击【收藏中心】查看

二、其他手机浏览器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1.点击【设置】-【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2.下次如何查看收藏的网页?

点击【设置】-【书签/历史】查看收藏的网页

阿布查查 » 中华民族精神2018超星尔雅学习通答案 e2247
+
账户
更新
搜索
帮助
主页